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238 將算學地位拔高

關燈
238將算學地位拔高

◎一更。◎

今年皇帝沒怎麽折騰, 朝中公卿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頂多防備一下晉王的小打小鬧,一年時間就過半了。

新的科舉制度終於確定。

原本科舉是一股腦都到京城來考, 分明經、進士、算數、秀才等不同科目。新的科舉將所有科目都整合起來。

科舉分兩級,一級由各郡主持的童生考試,靠明經和算數兩項。

明經考“貼經”和“經義”, 即默寫填空和看材料作文;算數只考最基本的計算,增加幾道簡單的算賬題。

考過童生的人就能獲得免除自己本人徭役的特殊待遇, 而且有了這一層身份,無論是教書還是給官員當幕僚,都更加容易。

李玄霸吐槽, 童生就是考語文數學, 還是小學學力的語文數學。

考過了童生之後, 就獲得了前往京城會試的資格。

京城考三科,一科仍舊是經義, 但偏歷史向;一科策論,根據現在朝廷的律令看材料寫作文;一科仍舊是算數, 這次以應用題為主。

加強算數考核是李玄霸的強烈要求。為此他還難得上了幾次朝,和滿朝公卿吵了幾次架。

能吵得過李玄霸, 逼李玄霸捂胸口倒地碰瓷的熟人們都在外放, 李玄霸舌戰群臣毫無壓力。

李世民在已經換成了椅子的禦座上看弟弟端著微笑陰陽怪氣,群臣吵得臉紅脖子粗,在心聲裏給弟弟不斷叫好。

大唐朝堂很公平,除非皇帝有自己的想法, 可能會“帝讚賞帝不聽”, 平常“小事”就是誰辯論贏了就按照誰的建議做。

這麽公平的朝堂, 難免出現說不過就氣急敗壞打架鬥毆的情形。

雖然李玄霸是晉王, 群臣也對他擼起袖子,李智雲一直提心吊膽地隨時準備擋在三兄面前。

哪知道,上朝時皇帝第一句話就是,“阿玄身體不好,吵歸吵,朕和阿玄從小打架都是一起上,誰要是動手,朕就只能暫時忽視自己的皇帝身份,下場和諸公一起辯論了”。

群臣默默將袖子放下來。

陛下這威脅真是離譜。陛下你幹脆把朝堂上的舊將都叫來一起打架得了!

李智雲悟了。他確實不該因為二兄當了幾年皇帝就與二兄生疏。聽聽這話,是皇帝說的嗎?

大唐皇帝這過於離譜的威脅讓群臣很不滿,於是群臣通過各種渠道,試圖向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後告狀。

李淵表示自己已經不管事,而且……“你們居然在朝堂上打架?這不是禦前失儀嗎!辯不過大德就要動手,你們這是犯上!是謀逆!大雄確實做得不對,身為皇帝怎麽能自己動手?應該叫侍衛把膽敢禦前失儀的人全部拖出去!”

李淵十分生氣。我李唐的朝堂怎麽和民間集市似的,都是大雄太縱容你們!一群刁臣!

太上皇後更是在聽到這件事的第一時間罵人。誰?誰要對三郎動手?!本宮要親自給他兩巴掌!

群臣們乖乖老實了。

算了算了,和病秧子動手勝之不武,我們還是嘴皮子上見分曉。

但嘴皮子,他們是真的說不過。

李玄霸就咬死了一點,連算數都不會,你當個什麽官?當一個平庸的官員需要收得上來賦稅,當一個優秀的官員要收得上來更多的賦稅還讓百姓生活更好。“賦稅”二字拆開,全是數字。

“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放到紙面上都是一個個數字。把這些都交給幕僚?做好做壞全靠幕僚良心嗎?這和將家裏的賬本全部交給仆從,自己不管不問有什麽區別?”

“加強算數考核會篩下一群賢才?連算數都不會,賬本都不會看,賦稅都不會算,收支都搞不明白的算什麽賢才?他們進入朝堂能幹什麽?每日喝喝茶聊聊天,挑挑同僚的刺?魏玄成給同僚挑刺都要先算一算同僚的收支是否平衡呢!”

李世民幽幽道:“是啊,魏玄成挑刺都是有理有據,連朕借口給寒鉤烏鏑改善夥食多吃了幾只羊,他都能算出來。”

李玄霸:“哥,這個你就別說了,丟人。”

吃羊就吃唄,誰還阻止你了?為什麽要借口給寒鉤烏鏑改善夥食,然後去吃寒鉤和烏鏑的羊?二哥你的腦子究竟是怎麽想的?!

人家魏玄成也不是彈劾你多吃了幾只羊,而是罵你撒這個丟人的慌!

李世民很委屈。他又不是故意撒謊。只是那段時間突然瘋狂想吃小羊羔,但是為了口腹之欲下旨又覺得有點尷尬,才借了寒鉤和烏鏑的名義。誰知道魏玄成那個田(鄉)舍(巴)翁(佬)一點面子都不給。

朝臣:“……”

行吧,連只需要挑刺的禦史都得算數好,才能盯緊他們的日常花銷。確實,當官不能不會算數。

其實群臣的算學都不差。

無論是隋朝還是漢時,得到舉薦的士人都要再進行一次統一考試,才能根據考試成績授官,這就是科舉制度的源頭。

算學一直都是士人必考的科目。隋朝和唐初在琢磨科舉的時候,也分了算學這一科。

只是群臣人為算學是基礎技能,不需要考核士人們都會。

不會有士人不會算學吧?這不是啟蒙就該學的嗎?群臣不是說當官技能中算學不重要,而是認為這個太基礎,不需要特意拿出來考核。

群臣知道算學的重要性,只是不理解李玄霸將算學考核地位拔高的緣由。他們認為這樣根本起不到考核賢才的作用,不如多考點其他的。

李玄霸承認,他其實是在拿著“算學的重要性”詭辯,和群臣們辯論時完全牛頭不對馬嘴,所以朝中公卿才對自己忍無可忍,擼起了袖子。

以大唐的現狀,確實算學是士人的基礎技能。他所考核的都是最基本的算學知識,著重於應用,不是“數學難題”,對大部分士人而言,都如吃飯喝水一樣簡單,不需要額外考核。

如今有底氣參加科舉的人哪怕是寒門士子,都是十裏八鄉有名的才子,過目不忘和心算幾乎都是必備技能。他加大算學考核的比重,等於是單純送分了。

“現在是這樣,但等科舉範圍進一步擴大之後,就不一樣了。”除了對二哥,李玄霸只在和友人的信中說了實話。

科舉為了錄取更多的人才,降低考官的主觀行為,科舉試卷的限制會越來越死。

明朝對科舉有兩項重要的措施,一是八股文啊,一是館閣體。

八股文規定了格式,館閣體規定了字體。前者讓科舉取士變得僵硬,後者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書法的發展。

但格式固定、字體固定,考官閱卷時才會更客觀,盡可能減少作弊行為。

後世科舉為了減少作弊,盡可能客觀地選擇人才,一定也會不斷給科舉試卷增加條條框框。

“如果科舉之初就提高算學的作用,後世皇帝或許能沿用,官員們不至於除了經義兩眼一抹黑,庶務全靠幕僚。”

友人們對後世卿大夫居然連算學這種基本的士人技能都能丟掉感到大為不解。

難道後世做官只需要背熟四書五經?那也太可怕了!

李玄霸道:“唐宋進士及第之後還有‘制科’考試,要在專業技能上達標之後才能授官;明清將‘制科’制服規範化,融進了‘翰林制度’。三甲進士進六部打雜,二甲以上賜進士出身的進士先進翰林院學習,每年都會考核,如果幾次考核不過就會被遣回原籍。所以當官的進士還算有點本事,舉人就不行了。”

明清的史料比較詳細,每一科進士的名單基本都可考。進士進入翰林院後擺爛考試不合格被勸退者可不少,和後世一些人考入名牌大學後掛科退休一樣。

這也是祖宗幹過的,這也是“傳統”。

李世民很讚成李玄霸的額外之舉:“我們大唐的制度不僅要適合現在,也要為後世人奠基。既然算學很重要,那就應該加入科舉考核。越是基礎,就越應該考核。”

李世民一錘定音,兩層科舉中都加入應用算學的事就算確定了。

科舉加入算學,不一定會激發華夏自然科學的發展。應用數學和理論數學是兩回事,前者只是工具。

不過如果朝廷重視數學,或許民間會興起研究數學的熱潮,出現能推動自然科學發展的真正數學家也不一定。

女帝在科舉中加入詩歌考核,造就了唐詩的輝煌。

李玄霸很喜歡唐詩,但他是個實用主義的人,認為寫詩寫得好和做官沒關系。權貴們自己喜歡,多給詩人給錢捧場就成,把詩歌納入官吏考核,確實對朝堂和百姓沒有益處。

宋朝雖然弱了些,在文治方面還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宋朝革新改革對科舉下手時,第一件事就是取消詩歌考核。

至於這樣會不會讓“唐詩”不如原本時空輝煌,李玄霸表示,我就在大唐貞觀年間唐太宗身後,不服氣就來唐太宗身後打我啊。

你不僅要能有時空機,還要打得過我二哥。做不到,那他也沒辦法,給了機會讓你打都不中用。

李玄霸在和群臣吵架的時候,科舉已經開始組織起來。

群臣們發現這一點時很無力。

宰輔們都已經去各個郡縣親自監督組織科舉,考卷都運過去了,還吵什麽?晉王殿下就是單純想吵架嗎?

李玄霸辯解,他這是尊重同僚。如果有人能辯贏他,也可以取消算學考試。

來吧,我們再戰!

雖然群臣罵罵咧咧,但心裏舒服不少。陛下和晉王還是尊重他們的意見,並不是兄弟倆拉著房杜魏薛等人私下商量,就綱常獨斷了。

大唐如今的天氣很炎熱,朝堂上商議的初試時間,正好與後世秋闈一樣,定在了金秋十月。

李世民下詔,先連試三年,自認有才者皆可自薦,他要拾遍民間遺珠。

【作者有話說】

一更,有二更。

沒想到大家手中居然真的有營養液,今天沒做好加更準備,所以熬一會兒夜。從明天起我會調整好時間。

下章更完一起改錯別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